开云文章详细信息
【记】一城瓷器百馆游白中见彩瓷名天下——走进德化县陶瓷博物馆
陶瓷博物馆展出的何朝宗瓷雕备受关注
何朝宗留存于后世的作品寥若星辰,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收藏的何朝宗瓷塑作品文昌帝君与祥云观音即为其二。在明代白瓷·独树一帜展厅,镇馆之宝祥云观音像,通体泛牙白色,线条清秀婉转,自如流畅;观音头披巾幔,脚踏祥云,面露慈悲,略略俯首,状若普度世间众生,令观者心生敬爱。仅一尊观音像,尽显何朝宗的瓷塑功力。
明 何朝宗 文昌造像 福建省博物馆藏叶志向 供图
瓷丰厚的土壤孕育了何朝宗。早在新石器时期,德化人民便开始制作印纹陶;唐末五代,德化陶瓷初具规模,世界首部陶瓷专著陶业法在此诞生;宋元时期,德化生的青白瓷器销往世界各地,为海内外称颂。博物馆馆藏的唐代白釉瓷壶北宋白釉瓷瓶元代白釉瓷碗,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见彼时德化制瓷工艺之高超,对何朝宗等瓷塑大师影响之久远。
屈斗宫窑址出土蒙古人头像纹洗德化县陶瓷博物馆 供图
明 白釉刻花三足炉
立足于瓷圣何朝宗的肩膀,德化匠人也不负众望。千百年,德化窑火不熄,代代传承,用土与火煅造特色鲜明的陶瓷文化,铸造出德化千年不灭的瓷魂。
明 关公坐像郑永集 供图
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 柯宏荣 天鹅湖德化县融媒体心 供图
陶瓷艺术大师德化瓷烧制技艺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代表性传承人邱双炯升舞德化县融媒体心 供图
清末著名瓷塑家游长子将何派工艺带到景德镇,结合两地技法,创作了数件传世佳作;民陶瓷家许友义承袭何派特色,吸纳木雕和泥塑造型之长,并结合德化瓷塑材质的特点,开创了活动瓷链捏塑珠串等新技法,作品装饰华丽雕工精细,成为德化瓷雕艺术新流派;德化瓷烧制技艺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代表性传承人陶瓷艺术大师邱双炯首创薄胎彩塑技艺推出贵妃醉酒等名作,大型瓷塑五百罗汉震撼业界,独领风骚数十年传承创新的德化瓷,部分代表作被收藏到德化陶瓷博物馆,更成为海内外诸多博物馆的珍藏。
海丝瓷路
方文化下西洋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世界海洋商贸心申遗成功,德化这座世界瓷都乘着世遗风,再次吸引世人的目光。
素有瓷明珠美誉的德化,在公元11世纪,所陶瓷依托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作为丝路使者,承载着先进的陶瓷制作技术和华优秀文化,飘洋过海前往世界各。
沉船南海一号出水的德化白瓷连江水 摄
博物馆海丝瓷路·蜚声宇内展区陈列着72件从泰兴号沉船内打捞出水的青花瓷器,这些自1822年的古物,以盘壶碗为主,蓝彩白釉的花纹繁复交错,在1999年被发现时仍完好无损。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馆藏泰兴号沉船古瓷德化县融媒体心 供图
展馆里的瓷器带着时光的痕迹缓缓走,向今时的我们展现着两百年前德化陶瓷的非凡成绩德英意大利这些海丝使者远赴重洋,为彼岸生活增添精彩当欧洲宫廷以拥有白为荣时,优秀传统文化正悄然绽放。
德化陶瓷博物馆举办各类主题陶瓷展览林婉清 摄
时至今日,德化陶瓷仍是全球畅销品,品远销五大洲,不仅让德化成为陶瓷外销的最大区,也成为陶瓷走向世界的主力军团和金招牌,在际舞台绽放异彩,彰显方大的文化魅力。
古瓷新意
文物也能很时尚
在你们眼文物是什么样的?几年之前,在大多数人眼里,文物高冷不可亵玩,而陶瓷博物馆展架上的白釉粉盒交出了一份与众不同的答卷其实文物也能很时尚。这枚粉盒巧玲珑,盒身微泛脂白,一朵牡丹盛放在圆润的盒盖上,似有迷人芬芳扑鼻,粉盒保存完好,可见物主对其的爱惜珍重。
宋 青白釉莲花纹粉盒德化县陶瓷博物馆 供图
不止白釉粉盒,水土宜瓷·千年窑烟展区还珍藏着许多德化古窑瓷制生活用具。宋朝出土的青白釉划花荷口瓶瓶口如起伏波浪,采一束鲜花放入,两者相映成趣;明代五彩盖罐罐身饰有嫩绿枝条,头尾窄,肚圆,让人想开盖一探罐内究竟;元代汤勺已具雏形,柄部修长,勺体圆而深,可用品尝美味佳肴。这些瓷制用具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放在当下,亦可称为时尚单品。
宋 青白釉划花荷口瓶德化县陶瓷博物馆供图
唐 青釉双耳罐德化县陶瓷博物馆 供图
现如今,德化白瓷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其温润如玉的材质精湛的造型工艺以及美轮美奂的浮雕装饰艺术似乎更加符合当下的审美趣味。德化陶瓷业与时俱进,不仅承袭古人智慧,汲取古瓷珍品设计灵感,在已有造型上不断推陈出新,同时融入时代元素,推出一系列新时代大众喜闻乐见的陶瓷品,逐步虏获内外众多消费者的芳心。
陶瓷艺术大师苏献忠的金砖礼五音和鸣德化县融媒体心 供图
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德化瓷烧制技艺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代表性传承人 陈明良 金砖礼日光德化县融媒体心 供图
世界白瓷看,白瓷看德化。千百年,德化这一抹白一直在前行的路上,以它那傲人的瓷质深受海内外尊崇,不断在陶瓷史永恒书写着独属于德化的万千精彩。
源海峡都市报
记者徐锡思 陈逸之文
编辑陈贵香
审核陈安娜